公司新聞
▲6月29日,思念果嶺藝術社團帶來了驚艷的節目演出。
6月29日,迎接七一大型交響現代戲專場晚會在河南省藝術中心小劇場隆重舉行。思念果嶺藝術團受邀參加,在一個更廣闊隆重的舞臺上,把果嶺的生活之美唱給了更多的人聽。
▲ 6月29日,迎接七一大型交響現代戲專場晚會演出現場。
這是藝術團的第一次面向公眾正式演出,新編歷史京劇主題曲《梨花頌》在她們載歌載舞的演繹下,婉約大氣,意境唯美,讓人不由自主的融入了這場歌聲和舞蹈營造的夢。
▼ 果嶺藝術團彩排和現場演出紀錄影像
一個成立不到一年,第一次參加正式演出的藝術團,為什么會被受邀參加河南省藝術中心的慶黨晚會?這次驚艷的演出背后又有著怎樣的從最初到現在的經歷?帶著這些謎題,懷著敬佩的心情,一個燦爛明媚的夏日清晨,在思念果嶺·悅溫泉,我們邀請了藝術團的李娜、余辰虹、鄭小英、李曉紅、劉曼云、馮菊紅等幾位成員,為大家揭開了這次演出背后的故事。
簡單的開始,卻是勇敢的嘗試
▲思念果嶺藝術團李曉紅、李娜、鄭小英、余辰虹、劉曼云、馮菊紅(從左至右)合影留念。
雖然晚會已經過去一天,但看得出演出成功的興奮還沒有完全散去,藝術團成員們眉目和舉止之間,還有著那個繽紛夜晚帶來的好心情。可能在果嶺的花迎鳥笑、林木清秀里,這心情保持的格外悠長淡遠。
▲6月29日,迎接七一大型交響現代戲專場晚會部分演職人員與果嶺藝術團合影留念。
今年三月,通過果嶺業主京劇票友陳紅老師的牽線,果嶺藝術團收到了這樣一份邀請。這是一個簡單的開始,但對果嶺藝術團來說卻是一次勇敢的嘗試。當時的藝術團處于由過去的合唱團和舞蹈團合并成立之初,大多數成員沒有任何音樂和舞蹈基礎,這給負責教學的李娜老師出了不少難題。
▲果嶺藝術團第一次帶妝彩排現場。
負責此次演出整體編排、合唱指導、舞蹈排練的李娜,從發聲、呼吸、節拍、節奏開始,到眼神、表情、笑容,都一一進行指導、糾正,任何細微末節的地方都不能放過。“一開始不敢開口,但李老師就那么溫柔的看著你,鼓勵你,非常有耐心。她教我們怎樣呼吸,怎樣發音,她不是在教我們唱這一首歌,而是教會我們怎么唱歌。現在看到陳紅老師發來的難度系數更大的《夜深沉》,我都有信心能唱好,”此次參與合唱的成員劉曼云眉眼間都是滿滿的底氣和驕傲。
▲提起唱歌,劉曼云眉眼間充滿著自信和驕傲。
有著20余年的藝術教育工作經驗的李娜,對于教學嚴謹又有趣,時不時蹦出一些金句,帶動感染著每位學員。每次上課結束后,她都會根據每位學員存在的問題布置'家庭作業’。 “李團長在果嶺可是義務教學,盡心盡力,分文不取,”鄭小英提到李娜的教學,滿口稱贊,“除了指導合唱,還要排練舞蹈,每次上課衣服都是濕了干,干了又濕,不知疲倦。”
▲對于李團長的教學,鄭小英滿口稱贊。
相對于合唱,李娜老師坦言舞蹈對于我們來說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接到演出的邀請后,我當時就給在外地的劉潔茹老師打了電話,劉老師特別給力,當天晚上就把編好的舞蹈視頻發來了,然后買了飛機票回來加入排練指導。”因為面對的是一群沒有任何舞蹈基礎的成員,“加上舞蹈隊人員的更換,每次都需要劉老師反復地對編舞進行修改”。
▲李娜感謝大家對她的信任和關愛,也正是大家的這份認同讓她從中獲得力量,能夠堅持走下去。
在李娜、劉潔茹的指導下,隊員們從舞蹈動作、舉手投足間一點一滴的進步,最終取得現在的成績。“記得其中有一個舞蹈動作是要單膝跪下,這對我們當中年齡稍大一點的學員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可她們為了將舞蹈動作做到位,帶上護膝,去克服自身困難。”談到訓練時的經歷,舞蹈隊的李曉紅這樣說道。
▲李曉紅與大家分享舞蹈排練的點滴瞬間。
人心齊了,困難就散了
舞蹈每周三節、合唱每周一節的高強度訓練課程,對她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三個月多的課程訓練期間,大家即使有難題也都克服掉,從來沒有隊員請假。中間有兩個隊員因為低血糖暈倒過,她們稍作休息后就馬上加入了訓練。”李娜提到學員們的努力,也忍不住夸贊。
▲合唱隊馮菊紅。
“中間因為壓力大,李老師得了帶狀皰疹,哪怕碰到衣服身體都會很疼,李老師就用手揪著衣服堅持給我們上課,沒缺席過一節課,作為學生的我們就更松懈不得了。 ”參與此次合唱排練的馮菊紅動情地說道。
▲果嶺藝術社團成員的演出感言。
提起這次生病,李娜老師更感謝大家對她的愛,“劉曼云阿姨親自跑了武警醫院,包了最好特效藥給我。”李娜老師也笑言,一次生病,自己收到的偏方都有好幾個。正是老師和學員的認真和努力,讓排練成了一件團結緊張的事,也發展出了社團的凝聚力。大家愈發的積極起來,增強了集體合作的意識。考慮到年齡偏大一點的學員不會使用手機社交工具,每節課都要挨個通知到人的余辰虹,和鄭小英一起為大家化妝的李春,默默為大家準備手絹的曾瑞昕......更有果嶺義工社全程全方位的貼心陪伴和付出。這些都促成了排練的順利進行,只因為大家都抱定了一個目標,人心齊了,泰山就能移了。
▲帶著橙色帽子的果嶺義工社團成員為這次演出提供堅實的后勤保障。
除了藝術,收獲的更有溫情
▲演出開始前五個小時,整理好妝容的果嶺藝術團成員準備出發。
隨著音樂帶來的收獲,一種奇妙的感情也在慢慢發酵。藝術團的成員們喜歡李娜老師親切而不厭其煩的教導,喜歡學習新東西帶來的生活驚喜。更重要是相聚在一起帶來的宛若親人的感情。她們分享歲月、分享故事、分享關于生活的點滴,在果嶺之上,人與自然就這樣安然有序的契合在一起,豐富了日常,也滋養了心靈。
▲ 果嶺15個興趣社團最早發起人余辰虹與我們分享對藝術社團的理解和感受。
“人就像植物一樣,他移到一個地方,就要在那里扎根,和周圍環境融為一體,這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果嶺藝術團就是讓大家融成一體的組織,它豐富了精神,讓大家健康快樂的在一起,這是吸引我們的地方。”負責藝術團日常事務的余辰虹對藝術團的理解簡單而深刻。
劉曼云也對這種奇妙的情感深有感觸:“這是一種付出,也是一種得到;這是一種行為,也是一種表達,如果要用一個字來總結,那就是'愛’。”
劉曼云的話道出了社團的精神真諦。因為愛,讓她們的每次排練都是一次溫馨而有趣的聚會,都是一次重回年輕自信的神奇經歷。見面的問候,柴米油鹽的相互照顧,隨時想著鄰居的相互扶持,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著社團成員。
▲ 演出開始前2小時,李娜、劉潔茹在最后指導舞蹈走位。
歡樂的相聚,重拾舊日的鄰居關系,讓日子變得有人情味。然后用心過好每一天,用愛去感受、去學習、去體驗,生活的美好就像陽光下植物的開枝散葉,自然而溫暖。藝術團的開花結果更像是這種生活下的瓜熟蒂落,帶著森林的詩意和思念的祝福。
以愛之名,唱響生活的希望
▲ 果嶺藝術團部分參演人員在河南藝術中心合影留念。
藝術團這次演出的成功,也是果嶺社區文化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對于果嶺藝術團的下一步,身為團長的李娜卻表現出謹慎的冷靜和深刻的睿智。
“藝術團從零走到今天,除了成員們齊心協力的付出,也離不開果嶺開發商、山水物業對藝術團的默默扶持,這也是在果嶺生活的迷人之處,相扶相持、相親相愛。所以我想藝術追求的不僅僅是演出的成功,我們更在乎過程中的種種體驗。大家收獲了友情、親情,收獲了溫暖,所有的人都想為這個大家庭貢獻一份力量,找到歸屬感。這樣,成功也就是水到渠成、自然呈現的事了。”
▲ 果嶺藝術團李娜、李曉紅、余辰虹、馮菊紅、劉曼云、鄭小英(從左至右)合影留念,攝于思念果嶺國際社區。
我們也相信,藝術團也將在這愛和溫暖的相伴下,走向充滿希望的未來,用她們日漸充盈的歌喉和優雅的舞姿,找到對生活真正的愛。
◆ ◆ ◆ ◆ ◆
三個多月的時間,數百次的排練,
從一無基礎的開始到飽滿熱情的盛放,
經歷了歡笑、疲憊、汗水和磨難,
果嶺藝術團終于向世界綻現出一種夕陽長紅的美。
時間總易逝,芳華永長存,藝術團的這次演出,
也將成為果嶺社區文化生活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歷久彌新,永葆芬芳!
——————————————————
Tel: 0371—68788888
Add: 中國·鄭州黃河南岸思念·果嶺國際社區
——————————————————